在设计师的职业生涯中,客户入住新房后的反馈,就像是一场大考后的阅卷环节,那些从图纸走向现实的设计,终于要在真实生活中接受检验。每一个细节的敲定、每一种风格的抉择、每一项材料的选用,都会在客户日复一日的生活中,展现出或惊艳、或遗憾的一面。下面就来聊聊那些客户入住后的真实故事,以及背后藏着的设计门道。
(一)空间动线:被生活习惯「重构」的设计逻辑
在众多设计案例里,客户王女士家的厨房设计特别典型。王女士特别喜欢开放式厨房那种开阔、通透的感觉,在设计阶段,她态度很坚决,一定要打造一个开放式厨房,这样在做饭的时候能和客厅里的家人朋友随时互动,空间上也显得更加宽敞。从设计图纸来看,开放式厨房与餐厅、客厅连成一片,形成了流畅的洄游动线,不管是日常走动还是举办聚会,都十分方便,美学与功能性在图纸上实现了完美融合 。
可现实却给了大家一个小 “惊喜”。入住一段时间后,王女士无奈地发现,中式烹饪里常见的爆炒环节,会产生大量油烟,就算把抽油烟机开到最大档,还是会有不少油烟弥漫到整个公共空间,家具、地面上很快就蒙上了一层薄薄的油膜,清洁起来特别费劲。这让原本美好的开放式厨房,成了王女士的 “清洁噩梦”。
后来,经过和王女士商量,我们给出了加装可隐藏式推拉门的解决方案。这种推拉门在不使用的时候,可以完全隐藏在墙体里,丝毫不影响空间的通透感和开阔感;而在炒菜做饭时,把推拉门拉上,就能有效阻隔油烟,让厨房变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。这个小小的改动,既保留了王女士对开放式厨房的喜爱,又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大难题。
这个案例让我深刻意识到,设计师在规划空间动线时,不能仅仅依赖于理想化的设计构想。日常生活里的高频使用场景,比如厨房的烹饪方式、家庭成员的活动习惯等,都需要被纳入设计考量范围。一个看似完美的动线设计,如果不能契合客户的真实生活,那也只是纸上谈兵。就像王女士家的厨房,在图纸上看是完美的社交和烹饪空间,但中式爆炒的烟火气,瞬间打破了这份 “完美”,提醒着我们,设计必须从生活中来,再回到生活中去。
元
元